我国多种措施调控物价 菜价房价涨幅双双回落

  决策层重兵狙击物价上涨

  通胀,在物价上涨声中悄然临近。

  近半年来,“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单个的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并扩展至蔬菜、肉类、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以这些农副产品为原料,下游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提价。

  1117日,麦当劳宣布在中国大陆对部分产品价格进行调整,这也是麦当劳在半年内的第二次调价。

  麦当劳宣布涨价的当天,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报告称,2010年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上升5个季度后首次出现回落。

  物价的普遍上涨已反应至宏观经济运行数据中。1111日,国家统计局披露,10月份CPI涨幅4.4%,创出两年来的新高,并已经连续三个月创出新高。若以3%作为衡量通胀的程度,近几个月的物价上涨幅度,也已超出温和通胀范畴。

  狙击通胀,决策层已经出手。

  1110日,在之前10月的加息举措之后,央行再度宣布紧缩流动性措施,自11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四大措施,力在稳定价格,并称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1119日,央行决定从1129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9天之内两次上调,间隔之短在历史上尚属首次。

  1120日,国务院调控物价“国十六条”组合拳出击,增加低收入人群补贴、价格管制和加强监管防止囤积投机等举措纷纷出台。

  作为物价主管部门的国家发改委,从1122日至26日,5天内连发9个通知调控物价,密集程度史上罕见。商务部、农业部等部委之间已经联动应战,以平抑物价。

  1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中国明年的货币政策立场将从目前的“适度宽松”回归“稳健”。这意味着,刺激政策退出,防范通胀成为当前重中之重。

  狙击通胀,从中央扩展到了地方。

  各地接连出台各种措施。贵阳要求学校食堂不得涨价,违者重罚。北京为22.3万城乡低保对象,一次性发放补贴100元,甘肃、贵州等地表示将投放储备柴油和小麦。

企业也被要求参与稳定物价。四大粮油企业被要求,所有的小包装食用油产品4个月内不要涨价。

  密集组合拳之下,部分商品价格应声而落。

  农业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大豆、玉米、小麦、水稻、土豆、面粉等农产品主产区市场报价连续几日涨幅为零。发改委网站已宣布,调控措施初见成效,蔬菜、棉花价格环比回落。商务部披露的食用农产品价格监测也显示,出现了近半年来首次下降。

  暂时冷却的物价,是否会重拾涨势?通胀狙击战,还要持续多久?此时时刻,无论是决策层还是普通消费者,无人敢言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