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一致认为:武昌理工学院“大学素质教育体系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1月6日下午,武昌理工学院“大学素质教育体系研究”成果鉴定会举行。与会专家听取了成果汇报,查阅了成果材料,质询了成果内容,一致认为:该成果具有科学性、独创性和可推广性,对我国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具有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鉴定委员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瞿振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顾问、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现任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满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级示范中心)主任庞海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顾问、东南大学高教所原所长陈怡,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应佳,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副校长吴平,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评议组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中国教育家研究中心主任程斯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现代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原院长康翠萍等9位专家组成。瞿振元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并主持成果鉴定会。

 

武昌理工学院校长赵作斌、党委书记汪继平、校长助理杨灼芳、学校顾问王元璋,民办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素质教育研究院等部门和单位领导,以及项目组成员参加鉴定会。会上,成果负责人赵作斌教授作成果汇报。经质询和讨论,鉴定委员会形成如下鉴定意见:该成果系统揭示了素质的内涵、外延、属性、基础、来源、形成发展方式和规律,构建了素质理论体系;全面揭示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基本内容、基本观念、价值定位,建构了素质教育理论体系;揭示了大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模式、基本路径,创建了大学素质教育理论体系,为创建大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该成果反映出十多年来探索并实施大学素质教育“1+3”模式即1个基本模式和3个子模式的全部过程。该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从大学德育、课堂教学和大学生素质评价等三个最重要的方面回答了大学素质教育“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大学素质教育模式。该成果创建了“全员德育责任制”“素质导师制”“积分制”“素质分制”等大学素质教育体制机制,构建了健全大学素质教育保障体系,切实保障了大学素质教育真正落实。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特殊时期,本场鉴定会采用了现场鉴定+云鉴定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鉴定方式。既实现了研究成果鉴定,又兼顾了疫情防控工作。

推荐新闻

上一篇:安全 | “11·9”消防宣传日 广信国际大酒店开展消防安全演练   下一篇:武昌理工学院馆藏图书供应商意向合作招标项目

返回顶部